第37章:熟悉的名字

第37章:熟悉的名字

秋末,清早还有点寒意,陆羡之大清早就被衙门外的动静闹醒,稀里糊涂地接了几个鸡零狗碎的案子。

宋师爷早上出门,还没回来,只能拉着刘县丞一个人当三个人使得陪着他。

他闭着眼听了一早上,东家偷西家鸡仔;北家墙头梨花树掉了根虫进南家院子,吓坏了南家三岁娃儿的邻里纷争。

心里头空落落的,总觉得少了不少声音,日子就跟满院飘零的枯叶似的,乏味得很。

临近午时,这位县太爷终于想起来这大清早整个县衙都弥漫着一股子寂寥是因为李苗苗和太叔泽都不在的缘故。忽然清醒,当下三下五除二把案子给判了。回头一边往里屋走,一边问刘县丞。

“苗苗回来了吗?”

刘县丞拢着袖子往大门那头看了一眼。

“没听到动静。应该没回。”

陆羡之隔了一会,缓慢地点着头。

李苗苗是个咋呼的性子,回来了肯定直奔大堂找他。这位女侠江湖气太重,浑身上下都没有那么多的规矩。

刘县丞说得挺对。

没动静,说明人还没回来。

刘县丞跟着他一早上,这会也才空闲下来,听他们家县太爷问起来,才思忖着这李苗苗虽然江湖人,可好歹是个姑娘,总得担心一下。

“要不,我去问问?咱们这离玉泉也不远,我找个那边过来的人问问碰没碰上就成。”

陆羡之也是担心,一边推他一边挥手。

“去去去,有事立刻让人过来说一声。”

刘县丞哎了一声就快步走了。陆羡之却放慢了回里屋的脚步。

刚才刘县丞的话提醒他了。

冯五如果是从正常的路线走,那一路上必定有人见过他。可要是他是真的沿着正常的路走,为什么偏偏只他碰上了小乞丐?

陆羡之越想越不对,眼看一脚要迈进门槛,忽然转了脚,整个人直直往门口追过去。

太叔泽不大放心李二姑娘,早上想亲自跟着。结果刚出门就碰上了清早出门喝早茶的宋师爷。

是的,宋师爷虽然看着年轻,却是个老成的做派。

他不爱说话,长得细细瘦瘦,走在街上眨眼功夫就能丢在人群里。要不是人主动跟他打招呼,太叔泽不一定能发现他。

宋师爷一看到他眼睛就亮了,直接说要带他去见识一番渡安的早市。

渡安是个连年天灾的穷县,早市也没什么好东西,早茶顶多就一点茶沫泡一大壶水,就着茶余饭后的道听途说就能让县里每一个无所事事的人混一两个时辰。

宋师爷给他介绍了一番开茶馆和附近吆喝着肉摊菜摊,说:“这些,都是蝙蝠帮的人。”

太叔泽诧异,这还是头一次听宋师爷给他说这些。

宋师爷手指扣了下黑得浑然天成的木头桌,半阖着眼哼哼说:“天灾这么些年,要是没有蝙蝠帮,这渡安只怕是除了守兵,什么人都不在了。”

太叔泽瞅着宋师爷那张年轻,却透着一股沧桑的脸,说:“那算是好事。”

宋师爷扯了个讥讽的笑,说:“是吧,毕竟不仅养活了那么多条命。不然你说守城的兵怎么会放这么大的帮派在身边。多危险的事儿。”

太叔泽心底像是被宋师爷这句话扎了一下。

这种事可不好说,人家要是真的没干什么坏事,只是帮着乡亲们过日子的,也给守卫边关的将士们省点心,那也是好事。他默默地念叨着。随后开口说:“宋师爷在这很多年了吧,和李里正的关系如何?我不大看好孙卓,可惜了李家二姑娘。”

宋师爷嘿地一笑,说:“那也不是姑娘能说话的事。李里正音也是没办法。”

太叔泽叹道:“我就担心乔家梁氏的事再发生。”

宋师爷:“怎么说?”

太叔泽将昨天陆羡之让他跟着孙卓去李家的事说了一遍。宋师爷顿时脸色变了。他慌慌张张起来,说:“哎呀,您怎么不早说?我过去李家看看。这……”他看了眼他们摆了一桌的茶点早饭。

太叔泽:“我来我来,哪能让宋师爷破费。”

宋师爷一开始带他过来就是为了让太叔泽破费,虽然徒生了事端,倒也阴差阳错合了他的盘算。

他拍了拍衣袖,不带一点犹豫地走了。

太叔泽多坐了片刻,把茶馆内的人都细微观察了一遍,临近午时茶馆要歇了,他才包了剩下的吃食,往衙门回去。

陆羡之急急往外走,正巧和进门的太叔泽对上。

“哎,来的正好。跟我走一趟。”

太叔泽:“陆大人您使唤我使唤得很顺手嘛。”

陆羡之牵着他,说:“整个衙门就剩后院那对孤儿寡母,陆砚得看家,不方便出门。没人了嘛。我忽然想起个事,冯五到底是在哪碰上小乞丐的?渡安玉泉中间隔地不远,小乞丐出城门也不可能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太叔泽点头。

首先守城那关就过不去。

沈谦那事之后,定州军有了新令,渡安作为边关重地,别的可以松,守城必须严苛。所以特别让渡安卫的人来守一阵子这座县城。

边关最近进出查得都相当严,不可能放过哪怕是一个小孩。

陆羡之接着说:“那到底是怎么出的城呢?”

太叔泽顺着他的思路。

“被人夹带出去的。”

陆羡之高高兴兴地说:“刘县丞同我说,渡安和玉泉每天都有人往来,那下毒之人必定就在其中。恰好最近进出城门都有记名,人多不一定找得到,但一定能吓死他们。”

太叔泽:“……”

两人急冲冲跑去城门那边,正巧碰上刘县丞正在和官兵套近乎。那兵个头不高,整个人一股子喝风吃沙的苍劲,对刘县丞不耐烦得一顿吆喝,明显不给面子。

陆羡之眼尖地看到刘县丞扛不住要动手摸钱了,也不知道哪来的劲儿,朝那边一顿吆喝。

“哎哟,刘县丞,正找你呢。”

刘县丞见他来了,顿时仿佛见到了救星,扑过来垂泪。

“陆大人,小的没用。我还以为这城门还是从前那样,谁知过来一看,换了一群阎王脸的军爷看门。”

太叔泽:“……”出息呢?

陆羡之把人往背后一推,回头立刻朝守门小哥拱手行礼,端得一派文质彬彬。

那守门兵认得陆羡之,被带得手忙脚乱地恭敬回礼,正儿八经地解释不是他不配合,实在是军中有令。

陆羡之拍着他说他懂他什么都懂,转手就递给小兵一张牌子,说:“这是长御史临走前留给我的,说是拿这个给守城监军大人,你们大人就会帮我。”

太叔泽懵了一会,等那小兵跑上城楼,假模假样地问陆羡之:“长御史什么时候给过你东西?我怎么没见你拿出来用过。”

陆羡之笑得高深莫测。

刘县丞插嘴说:“陆大人,你前几天还说这是丞相送给你的,怎么今天就变了。”

太叔泽立刻懂了。

谁送的,陆羡之自己说了算。

不过,边关守将心细如发,守军军令严苛。要是这都能忽悠过去,他把脑袋拧下来给姓陆的坐。

没一会,那小兵出现在城楼上,人还在噔噔噔地往下跑,就遥遥朝陆羡之抱拳。

“陆大人,监军大人说有事大人尽管吩咐,我等全力配合您。”

不管是态度还是说话语调,和面对刘县丞的时候天差地别。

太叔泽不明白自己哪里走眼了,只摸了摸鼻子。先给自己找了个借口当台阶下。

心说,刚才的不算。

陆羡之带着他的人堂而皇之地跟到城门内测,因为是临时来个几天,守军们只在歇脚的墙根处摆着张四方木桌,上面除了记名的本子外,什么都没有,干净地仿佛随时就能收拾滚走。

陆羡之指使刘县城去抄录小乞丐出事那天进出人的名单,完了有意无意地问太叔泽。

“苗苗应该回了吧。”

太叔泽心里有事,愣是没听出陆羡之用意,含糊说:“是有点迟了。”

陆羡之看他也没有按他的盘算去找人的意思,轻咳了一声说:“你觉得,若是那冯五确实有问题,苗苗顺着路线发现了什么,她会不会追过去。”

“当然啊,就她那风风火火的性子。”太叔泽盯他一眼,“陆大人很担心啊?可是人追去哪我们也不知道啊?”

陆羡之吐了口气,问题就是在这。

门外跑进来个小兵,进来就朝陆羡之说:“大人,您府上有人来了,说出事了,让您赶紧过去。”

陆羡之赶紧出门,一看十三娘朝他们这边扑过来。

“大人不好了!”

陆羡之四平八稳地说:“……别跟陆砚那小子学,大人我非常好。”

十三娘此时慌了神,被陆羡之一觉搅和,更语无伦次了。

“大人好,不,不是不好。是崽不好,不是,是小乞丐不好………”

太叔泽听不下去了。

“你家崽怎么不好了?想好了再说,别吃螺蛳似的。”

十三娘咽了口气下去,这时候才找回自己要说的话。

“不好了!小乞丐把崽带走了!家里也没人,我就洗个衣服的功夫,人就不见了。”

太叔泽:“光天化日之下,谁贼胆那么大,敢上官府偷人。”

陆羡之:“……是偷小孩。说话注意点,别让人觉得我这个当家的有什么问题。小乞丐虽然疯,但寻常人靠近不了他,要是有人带走他们,他们肯定得嚎两声。再来带两个孩子也不好跑。”

太叔泽沉吟道:“除非有人骗他们。比如,某个人身上有重要信物,说想不想找弟弟,我带你去。”

“小乞丐比你难骗多了。”陆羡之说:“我看是有人直接进来下的手。动作很快,说明人家平时没少干这种抢劫的事儿。”

太叔泽站在陆羡之背后给十三娘使了个眼色。十三娘抬头,说:“我问过陆砚,他说自己一直在后院,有动静不可能没发现。”

陆羡之沉吟半晌,没有吭声。

刘县丞从里面跑出来,嚷着说:“哎,大人。进出能藏孩子的只有这几个人了,他们平时经常出入渡安给人送货,有马车。”

太叔泽立刻凑上去,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开通会员,立享专属订阅优惠!
下一章
上一章  | 目录

点击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方便下次阅读

不再提醒

我知道了

点击中间,呼出菜单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