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家主的小儿子,想来还记仇呢。
身边的女大学生在村里或许也是有些分量的,她朝男孩子吼一声,男孩子就跑得没有影子了。
“哎,村里的孩子就是这样,教育不到位,希望你见谅。”她有些不好意思的跟高宁宁道歉。
高宁宁摇摇头,刚刚踉跄了一下,让她肚子有些不舒服,不过也不明显:“没事,我也是这样长大的,能理解。”
村头那里有一片竹林,很茂盛的样子,她们走到那里就停了下来,从这里可以俯瞰下面的田园。
高宁宁原本想拿出手机让女人帮忙拍照留念的,一模口袋才知道忘记带手机了,估计是刚进门的时候,手机包包一同丢到房间里去了。
女人却很大方的掏出自己的手机:“我帮你拍,到时候传给你就可以了,毕竟难得来一趟。”
高宁宁便笑眯眯的在竹林下摆poss,她的镜头感特别强,每一张都恰到好处,动作表情也没有重复的,女学生看得都有点羡慕,其实这种感觉有时候会让人抓狂的,身边总有那么一个人,让你可望而不可即,她的一切都让你羡慕嫉妒恨着,却又永远无法去拥有。
拍了不少照片,高宁宁就让她加自己微信,有时间传给自己,两人又走了不久,就看到一道颀长的身影从村里缓缓走出,高宁宁心底有点暖,自己太久没有回去,他找过来了,大步走过去,闻了闻他身上的气息,就放心了,还好没喝酒。
女大学生朝二人挥手,说还要去菜地里摘菜,让他们先回去。
高宁宁牵着男人的手,一步一步走回去,回去的时候大家都刚好吃完饭,可以切蛋糕了,王婶行动不大方便,力气也不大,就让孙子们代劳吹蜡烛,高宁宁拿着塑料刀子小心切着,第一块是要给王婶吃的。
结果小孩子们疯狂抢了起来,高宁宁被挤得都摇晃了一下,家主拿了鞭子出来,严厉呵斥着:“都给我站好!”
孩子们才不敢动弹,但高宁宁手里的蛋糕已经不成样子了,只得重新切一块,亲自给王婶送过去。然后后面就疯狂起来了,一大帮孩子们直接扑上去吃,也不切了,直接用手抓!那画面……顾看得高宁宁说不出话来。
但村里人看到了也没有说什么,都只是笑着在旁边看着,仿佛在高兴自己的儿子抢到了,吃到了,没有吃亏,家主也没有再阻拦,毕竟那么多孩子,他总不能一个一个打。
高宁宁自己是没觉得有什么的,吃不吃都无所谓,毕竟城里有很多,她想吃随时可以吃,但是眼前的这种现象,让她看了很不舒服,不过也是人家家里的事,别人家的孩子,她也不好多说。
最后是想离开了的,但傅久置这样一个大老板来这里,肯定被人问东问西,半天不能脱身的,高宁宁自己回房间想拿手机玩玩,她打开包一看,手机不见了!
高宁宁没有大叫,也没有惊动其他人,她以为手机是放在某个被遗漏的角落,于是就走到傅久置身边,轻轻跟他说了什么,傅久置虽不解,但也掏出手机给她。
高宁宁没有想那么多,直接拨打了自己的号码。
熟悉的铃声很快就在屋内响起,大家下意识让开,最后只剩下两个小孩,一个是家主儿子,还有一个估计是村里某人家的孩子,两个孩子都很害怕,手机还在兜里响着,小孩一动也不敢动。
高宁宁缓缓放下了手机,傅久置也看了过来,瞬间明白了发生了何事。
家主跟另外一个孩子的父亲都气急败坏,冲上去抓住自己的孩子就暴打,边打边骂:“我让你偷,让你偷!打死你!”
两个小孩哭得撕心裂肺的,村里其他人见了也没有阻拦的意思,想必像这样的殴打是家常便饭,每一家都会有,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高宁宁看不下去,她能体谅做父母的用心良苦,但孩子的教育事关重要,家长们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而不是一遇到事情就打。
小孩子根本不懂辨别是非,模仿能力又很强,家长们的一言一行都对他们起着引导作用,如果此时此刻家长带给他们的是棍棒教育,那么将来他们长大了,也会用这样的手段对付别人或者是老了的父母。高宁宁想,这是谁不想看到的吧?
她轻轻拉了拉傅久置的袖子:“叫他们别打了,把人打坏了怎么办?反正手机也拿回来了,不要计较了。”
好好教育一番就是了,打骂算什么?。
傅久置直接过去阻止,一手制服一个人,力气大得惊人,他看着两位父亲,声音低而沉稳:“东西已拿回,这件事就算了。”
“小孩子都要打的,不打不听话!”现场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有人小声道。
这种一种恶性循环,因为他们是这样长大,所以如今要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等将来孩子长大了,又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为什么非要用最暴力的一种手段?高宁宁暗想,却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委婉道。
“不管怎么说,今天王婶生日最重要,大家开开心心拿错了东西也是有的,以后拿东西之前问一下主人就没事了。”
现场不再说话了,也不知道是听进去了,还是没有听进去,高宁宁没有管太多,拿回了自己的手机,就跟傅久置离开了,家主一再的道歉,傅久置只摆摆手说没事。
辛亏王婶早睡了,耳朵又不好,才没有听到那样的哭喊,若不然指不定又不能安神了。
回去的路上高宁宁没有来时的喜悦,她问傅久置:“你说,他们教育何时才能变得理性?”
傅久置想都没想就道:“不知道。”
农村教育属于薄弱环节,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他能做的事情有限,给村里请教师,给村里修路,却无法帮他们把孩子教育好,因为家长们自己的言行也不见得都是对的,又怎么能要求他们做出完全正确的行为引导后代?
只希望那些孩子能在学校里学会做人的道理,以免将来在社会上误入歧途。
点击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方便下次阅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