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一舞惊华

第十五章 一舞惊华

女孩子本就是喜欢可爱柔软的东西,胡玄然的原型虽是纯黑的狐狸,可胜在娇小,一双眼睛清澈明亮无辜可怜,青宵见了便把持不住了。

她一把将胡玄然抱了起来,爱不释手。

“好生可爱的小狐狸,小姐我们可要养着它?”

柳碧莹想了想:“宫中养狐狸多有不祥,还是放生罢了。”

青宵有些舍不得小狐狸的柔软手感,叹息道:“奴婢都想好为它取个什么名字了呢,真是可惜了。”

“哦?叫什么?”

胡玄然也抬起小脑袋,虽是被抱在女子怀里有些诡异,可他还是比较好奇青宵会取什么名字给他。

“小黑!好不好听?”青宵瞳仁闪亮,等待柳碧莹的夸奖。

柳碧莹掩唇,保证自己不会笑出声来。胡玄然大怒,直接从青宵的怀里跳了出来,就往外跑去。

“哎!小黑你别跑啊。”青宵要去追,被柳碧莹叫住了。

“你这般慌慌张张进来,可是有什么事?”

青宵这才想起正事来,从袖中掏出一封信来:“早些时候不知是谁放在汉玉宫宫门口,上面写着小姐你的名字,奴婢就赶忙拿了进来。”

“可有其他人见到?”柳碧莹接过信封。

“不曾,不过奴婢回来的时候,远远儿的看见馨常在的侍女疏菱站在回廊里,正好与奴婢对视了。”

“馨常在……”柳碧莹在口中转了几转,转头去看信封。信封火漆微微翘起,看样子是有人动过了。柳碧莹心中也多少有了怀疑的对象。

柳碧莹转而拆开信封,里面是一盘棋局,黑子长驱直入直逼得白子连连败退,迷局旁还写了一行字“白子何以自处?”,字体瘦劲清峻。

柳碧莹微微一笑:“原来是有人出了个谜语让我猜啊,倒是有趣。”

青宵凑过来看了看:“奴婢看不懂了呢,这黑子这样强劲,白子怎么可能会有转圜的余地。”

“他若是写了,便定是有的,只是想看看我能不能解答出来罢了。”柳碧莹弯唇,将这挑战接下了。

青宵仍旧是懵懂的样子:“可这书信到底是谁送来的呢?若是解出来又该怎么给对方呢?”

柳碧莹不言语,脑海中想起那个翩翩尔雅的身影来。

“他这样神秘送来,不就是不想我们知道他是谁么?”柳碧莹拿着棋谱细细研究,唇角慢慢扬起弧度,心情愉悦。

见柳碧莹笑得这样神秘,青宵仍旧是在状况之外的样子。

柳碧莹在这之后就抓紧将自己的计划贯彻,她决定要继续自己的计划,期间胡玄然将基本的媚术以及幻术教与了柳碧莹,柳碧莹天资聪颖加上刻苦训练,对于基础的法术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

太后万寿在即,柳碧莹一切准备妥当。筹备过程之中,除了绿漪和青宵,没有假手与他人,所以这绝对会是一个惊艳之举。

寿辰开始之后,众嫔妃身着各色艳丽的衣裳按着位分进了宴席之中,一水儿的妃嫔们像是各色娇花齐聚一堂,叫人觉得目不暇接。

柳碧莹位分低,坐在下殿最不显眼处,可越是这样,越是好。

这时候,轮到各宫嫔妃献礼了。

馨常在云皙华献上老铜寿字镀金锭,怜嫔祁官尔献上一幅手绣“万寿图”,端的是用心非常,博得太后喜笑颜开。舒妃耶律婉儿送上东夏盛产的红珊瑚尊,沐贵妃沐嫣更是大手笔,直接当朝有名的画师《柏鹿图》来祝寿,要知道,那画师一幅画可是千金难求。其余妃子礼物便不做概述。

柳碧莹见时机差不多了,便拉了绿漪过来让她坐在自己的位置之上,自己便偷偷从侧门出去了。

宴会灯火突然尽数熄灭,众人惊呼一声,还未反应过来就看见宴会中央出现一束光,白光中央是蒙了面纱的轻灵身影,丝丝缕缕的风吹拂起她艳红的衣摆,像是仙子一般。

众人皆齐齐屏息,仿佛生怕呼吸会惊扰了这出尘的仙子。

柳碧莹一双媚眼扫过全场,在南宫彦身上微微一滞继而转过去停留在另一人身上。

今日是太后的生辰,楚王南宫逸来也不足为奇。

她轻轻一点脚尖,身后响起醇厚的古琴之声,她随曲而动,纤腰款摆,舞步婀娜,身段如烟,尤其又是一身红衣,像火似的燃烧在在场每个人眼中。

曲子到了尾声越发激烈明快,柳碧莹迅速旋转起来,一抹赤红将整个儿宴会推向制高点。

碧莹转时,觉得发髻微松,脚步一滞,踩着最后的琴声停驻,一头青丝脱开镶珊瑚玳瑁梳蓖飞扬,将惊艳之色行之终点。

方才停滞了脚步,柳碧莹最后转向了南宫逸的面前。

南宫逸正静静看着她,眼里平静的像是湖水,没有惊艳没有考究,只有几分看透人的笑意。她半张脸被青丝所掩,有些看不清神色。

柳碧莹转向太后,两旁铺开一幅对联:花发金辉蜚玄圃,斑联玉树春永瑶池。那字亦是熠熠生辉,原是撒了金粉在上面的。众人这才从精妙绝伦的舞蹈之回过神来,纷纷鼓掌喝彩。

柳碧莹唇角扬起,满意的在南宫逸眼中看见了惊艳。

灯火复又通明,火一样的身影瞬间不见,就像出现时一样神秘。

太后抚掌,对于这个寿礼十分满意。

“好啊好啊,不想还有这样有心之人,到底是哪位嫔妃这样讨哀家喜?还不快快出来领赏?”

全场默然。

“怎得?没人?”太后又问。可依旧没有人承认。

此事便成了一个谜。可那精妙绝伦的舞蹈叫人叹服惊艳,皇帝南宫彦当即便下令找出此人以作嘉奖,可谁看不出南宫彦难以掩饰的惊艳之色呢?

众人心里清楚,若是找到此人,便不仅仅是嘉奖这般简单了。

风雅之人为此舞此曲取名《火歌》,取烈火如歌之意。后六宫竞相模仿起来,一时成风,可终究总是有东施效颦之嫌,南宫彦也并不能看上眼。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本书!
下一章
上一章  | 目录

点击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方便下次阅读

不再提醒

我知道了

点击中间,呼出菜单

加入书架